“冰桶挑戰”最近如火如荼,石家莊新火車站最近也上演了一場壯觀的“冰桶挑戰”。千萬條瀑布從屋頂飛流直下,煞是壯觀。只是苦了等車的旅客,集體被動體驗了一場殘酷的“冰桶挑戰”。
  很多旅客抱怨這是建築質量問題,施工人員認為這是設計問題,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,更準確地說,這一意外屬於管理問題。石家莊新火車站的設計其實是一個挺成功的節能環保範本。車站的頂設計是有一個個小拱,有一道道豎窗,每一道上大概開著有2到4扇,斜45度角為了通風透光節能節電。不過,隨之而來的問題是,如果不能隨時掌握天氣狀況,特別是碰到近日罕見的暴雨,不做提前應對關閉活動門窗,那麼類似“冰桶挑戰”之類的紕漏便會上演。
  類似石家莊的此類事故在北京等其他新建火車站、飛機場都曾經出現,不足為奇。近年來,隨著我國高鐵飛機的極速發展,種種新穎的、現代的、壯觀的、前衛的車站設計也登陸中國。毫不誇張地說,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為令人矚目的建築試驗場。有些建築的確代表了人類科技和藝術的最高水準,而不少建築也讓人不敢恭維。從質量上說,權威部門曾經表示中國建築的平均壽命只有30年;從藝術上說,即便藝術家也看不過去,例如宋丹丹曾經獨創“丹丹體”,譏諷北京時髦的建築太廉價。
  石家莊新火車站的設計遭遇“冰桶挑戰”,某種程度折射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矛盾。這種矛盾有些時候是內在的。為了節能節電,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風,降低燈光和空調使用率,將屋頂設計成開合式的,本身無可厚非,反而是一個富有未來感的設計潮流。記得當年我國最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,也曾因為設計“大屋頂”遭到批判。從藝術眼光看,“大屋頂”的確是美輪美奐的民族風;不過從造價看,“大屋頂”也是相對高昂的建築風格。因此,對於設計師的批評大可不必,實用性與藝術性完全兼顧的確勉為其難。
  我特別欣賞日本著名建築設計家原廣司的建築理念。原廣司因為設計京都車站蜚聲國際。他設計的車站和石家莊一樣,也有巨大的玻璃屋頂,人們可以直接眺望天空的雲彩。《世界聚落的教示》中,原廣司將車站之類的公共建築理念表達為一種“聚落”。歲月是永久的過客,而車站卻提供了現代人聚集和分離的場所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評價京都車站,這裡“好像是眾人聚集的充滿活力的家”。同樣是“晶晶亮”的車站,有的車站給人以“透心涼”,有的車站卻像“暖男”一樣。相比京都車站,我國的新建車站在硬件上已經不弱,甚至更為高大上,不過在實用性之外,車站在管理服務上還難言讓旅客有回家的感覺。
  所謂賓至如歸,軟件“如家”比硬件的“如花”更美更重要。
  (原標題:車站“如花”,更要“如家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61selv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